建筑還是可以有創(chuàng)新空間的,但試驗不應由納稅人出資。
港媒稱,中國政府控制非傳統(tǒng)或者不實用建筑在全國拔地而起是正確之舉。
據(jù)香港報道,建筑應該是一個包含社會、政治、政府機構以及客戶需求的全面過程。無論這個項目是公共的還是私人的,都應該把環(huán)境、功能、受影響人員的意見考慮進去,但內地建筑師沒時間考慮這些,因為他們要跟上城市化的建設要求。其結果就是出現(xiàn)了非傳統(tǒng)、不實用、無法滿足公共或城市需求的建筑,經常給納稅人造成巨大損失。
報道稱,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guī)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制止城市建筑“貪大、媚洋、求怪”、缺失特色和文化傳承的問題,這一城市藍圖要求城市設計要貫徹“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建筑方針。這是一個主觀感受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該《意見》禁止建造兩種主要的古怪建筑:世界其他地方著名建筑的仿制品和試驗性建筑。
由于過去20年建筑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建筑系畢業(yè)生數(shù)量和活動規(guī)模意味著他們可能幾周就能設計出一個新建筑。他們經常就是簡單地復制設計圖,這就是許多城市建筑看上去雷同的原因。同時,中國已經成為海外頂尖建筑師嘗試新創(chuàng)新的試驗場,導致了一些奇怪的設計。
報道稱,內地的建筑還是可以有創(chuàng)新空間的,甚至是在政府建筑上,但試驗不應由納稅人出資。最終,這是一個關于設計和開支的選擇上開放度和責任感的問題。不過,中國的確擁有在國際上得到認可的建筑,例如“鳥巢”、國家大劇院以及中央電視臺,盡管它的外號是“大褲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