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間作品集
9月28日-10月17日,天安門廣場東側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將迎來號稱中國設計展史上規(guī)格最高的“首屆北京國際設計三年展”。在中國的設計現(xiàn)狀備受指摘之時,我們仍有理由對這個規(guī)格如此之高的設計展抱以期許。從主題“仁:善意的設計”的確定,首立中國最嚴格的策展標準,首創(chuàng)“中西合璧”的五大策展團隊之始,盛宴未啟,中西文化力量的角力就已經(jīng)擺陣拉開,頗有看頭。
全球近500設計師閃耀參展
首屆北京國際設計三年展由中國文化部、教育部、文聯(lián)和北京市政府主辦,清華大學、北京歌華文化發(fā)展集團和北京工業(yè)設計促進中心共同承辦。展覽空間總面積約6000平米,共由五個展廳構成。首屆三年展將采取主題展的形式,圍繞“仁:設計的善意”這個總題目,在五個展廳中舉辦五個分主題展覽。
截至6月8日,初步確定有近500位設計師參加,受邀設計師可謂群星璀璨,包括弗蘭克·阿比尼、哈里·貝爾托亞、卡斯特羅尼兄弟等經(jīng)典大家,沃納·艾斯林格、隆·阿拉德、馬里奧·貝里尼、羅南和伊萬兄弟等當代一線設計師,以及飛利浦·斯塔克、扎哈·哈迪德、康斯坦丁·格里克、馬克·紐森等一大批設計明星,參展作品約計1500多件。這將使首屆三年展成為世界級設計師參與人數(shù)最多的境內展覽。
“過度設計”浪費資源
“設計不盡是好的,設計是把雙刃劍”,是清華美院副院長、策展委員會副主任杭間教授在闡釋展覽主題“仁:設計的善意”時說的第一句話。他說,設計本身并不能獨自承載,而要靠資本的推動,但是資本唯利是圖的本性從來沒有變過。一些所謂的商業(yè)創(chuàng)意經(jīng)典案例,比如將牙膏口變大1毫米,靠外在的時尚吸引年輕人的低端手機等等過度設計,造成的是資源的浪費。而有節(jié)制的設計、理性設計,時下很難做到。我們希望,從設計師、消費者,從資本、功能、環(huán)境等各個方面都做到善意。所以,策展團隊希望能定一個既好理解,在國際上又能有高起點的主題。他說,在歐美,“設計改變生活”這樣的常識,對他們沒有任何新鮮感,甚至被認為是笑話。我們構想的主題應該是平和的,拋棄了意識形態(tài)和急功近利的思想。
在確定了中文主題“仁:設計的善意”后,英譯Ren:Good Design才應運而生。Good這個詞常見,語義豐富,有“好用、適合、高品質”等多種含義,加之考慮到外國人的接受習慣,所以用了此英譯。而在前面加上“仁”字,杭間的解釋是,“仁”意味著關愛他人,關愛人民。而好的、優(yōu)秀的設計也能使大多數(shù)人民受益,從而體現(xiàn)出設計的仁愛精神。設計與儒家觀念中“仁”有著共通的東西,關注的是人與人,人與物的關系。把“仁”加在“Good Design”的前面,并用漢語拼音注解,會有一個停頓,會吸引外國人去看主題的解釋,與主流社會追求友好型的設計不謀而合。
全國首立最嚴格策展標準
杭間說,在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qū),民間設計力量以年輕人居多,而在北京還是老“前輩”的天下,他在啟用這批年輕的策展團隊時,許多人都不以為然。而他帶著這支在他認為其實并不那么年輕的團隊,在確定了展覽主題這一大事后,第二件要做的就是嚴格遵循國際策展機制。在杭間看來,這是中國首次以如此嚴格的策展標準來運作這類大型的設計展。
從面向全球設計師公開招標,到經(jīng)費的支付標準,都盡量以國際策展水準看齊。經(jīng)過策展委員會嚴格評選,最終從8組團隊中,選出了5個策展團隊。杭間說,我們既要將歐美好的設計拿過來,也不能完全聽他們的,專給他們展示。所以,策展委員會確定了7:3的外國和中國作品展示比例。這三成中國作品的來自大中華地區(qū)。
一場中西文化的博弈
圍繞“仁:設計的善意”這一總主題,展覽將分五個單元進行展示。每個單元展各設一個分主題,分別為“創(chuàng)意聯(lián)結”、“知‘竹’”、“理智設計情感”、“混合現(xiàn)實”和“可能的世界”,由一名(組)境外策展人和一名內地策展人共同組織策劃。一中一外,五組團隊,這是策展委員會有意安排的。從中西團隊聯(lián)姻的那刻起,一場中西文化的博弈就緩緩拉開了。
帶這支“中西合璧”的國際策展隊伍令杭間感慨良多。他說,以前中國策展人與國外策展人的合作,多是互為輔助性的角色,此次雙方站在了一個水平線上,無疑會有一個磨合。那些外國策展人心里的算盤打得也精細,他舉了幾個有趣的例子。意大利策展人吉達·博亞迪是《INTERNI》、《GCASA》的主編,也是米蘭設計周外圍展主策劃人。當初她提交的方案是意圖將整個館做成意大利的設計展。當時杭間果斷地說:No。這是全球性的展覽,你的方案必須要修改。當她將改好的方案拿來時,杭間又說No。因為對方選的作品雖是大師級作品,卻是五六十年前的。杭間對她強調,我們不是做設計史展覽,提交的必須是近三年的優(yōu)秀設計產品或作品。
另一個分展主題為“可能的世界”的外方策展人是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研究人員,他們提交的作品相當先鋒和前衛(wèi),與當代藝術很難界定。杭間認為,這些作品充滿了奇思異想,但太超前了,中國觀眾可能還不太容易接受,策展委員會以寬容加約束的態(tài)度,讓他們在保留先鋒、高端元素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改。
還有兩位瑞士策展人,都是建筑界出身,長于空間設計,但對具體作品設計開始投入得并不夠,杭間對他們也提出了批評。雖然對方也會有一番爭論,但他們再拿過來的作品就好了許多。在人數(shù)上,策展委員會也提出,不能一個場館只有十幾個人的作品。每個策展團隊都要符合這些要求,不然就要調整。杭間說,好的設計不一定非要多,但是作為第一屆國際設計三年展,我們希望剛開始能讓更多的人看到設計的方方面面。
除了策展委員會的副主任身份,杭間還與香港設計中心副主席劉小康一起合作策展分主題:知“竹”。天天給整個策展團隊唱“黑臉”的他,對自己這個分展小團隊也不留情,反復提示不要把這個展做成了“雜貨鋪”。
杭間
杭間,清華美院副院長、北京國際設計三年展策展委員會副主任。1961年生于浙江義烏,從事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史、現(xiàn)當代設計理論、中國現(xiàn)代藝術史研究。曾獲高等學??茖W研究(人文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中國藝術研究院學術著作獎等。出版有《新具象藝術》、《中國工藝美學史》、《手藝的思想》等多部著作,主編《中國著名設計師學術訪談叢書》、《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經(jīng)典圖說叢書》等書籍。1995年-2011年,策劃了“中國現(xiàn)代繪畫展”、“歲寒三友:兩岸三地中國傳統(tǒng)圖形與現(xiàn)代設計作品展”、“手藝的新美學——中國現(xiàn)代手工藝術家提名展”等8個展覽。
“Mr.No”唱黑臉反贏尊重
策展期間,杭間幾乎都快成“Mr.No”先生了。杭間說,每次策展方案要調整,唱“黑臉”的都是他,以至于有的外國策展人一遇到杭間就條件反射地說,你又來批評我了。唱“黑臉”本不得已,未想?yún)s贏得了對方的賞識。一些老外在背后說,杭教授很棒,很有思想。杭間感言,如果我們不堅持,也就照著他們的方案做了。這個過程,像是把中國近百年的歷史又走了一遍。
半年前,若問杭間對自己的身份訴求,他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做一個藝術史家。但是,現(xiàn)在的他內心一片惶惑,在這個浮躁喧囂的社會,他說他寧愿做一些實事。問他現(xiàn)在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多年來在學院系統(tǒng)工作的杭間直白地說,我想學一門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