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首頁 > 設(shè)計資訊 > 理論文摘 > 正文

按鈕還是鏈接?(二)

2009-06-17 9267 7

  上一篇討論了三種按鈕和鏈接設(shè)計的思路,貌似都是有些道理的,那么在網(wǎng)頁設(shè)計中到底該怎么做呢?不如讓我們回到本源:為什么會有按鈕和鏈接的話題?那么一切還是得從用戶出發(fā)。

  是否有必要區(qū)分按鈕和鏈接,是用戶說的算,如果用戶對于按鈕和鏈接有不同的認知和心理反饋,那么就有必要作以區(qū)分。
  我僅針對一個場景設(shè)計了一個用戶測試,如下:

12

  問題:在以上的三個頁面中,點擊按鈕(或鏈接)你覺得會發(fā)生什么?
  A.打開一個“開通空間”的頁面,需要填寫一些信息。
  B.會直接幫我開通了空間。
  C.我也不確定。

  我對10個用戶進行了測試,其中9個人對圖一選了A,1個人選了B; 10個人對圖二都選了答案B,而圖三,有3個人選了A,4個人選了B,3個人選了C。
  那么結(jié)論就很顯然了,圖一和圖二中的按鈕和鏈接的用法,更符合用戶的心理模型,他們認為圖一表明:點擊鏈接去一個頁面,也許是看看詳情,也許是需要填寫一些信息,但點擊之后尚未開通空間;圖二表明:填寫了信息之后,點擊按鈕之后就會開通空間了。這也是按鈕和鏈接最初被賦予的含義:“瀏覽”和“執(zhí)行”。
而圖三,僅僅10個用戶,就對它的理解有這么大的偏差,這就能說明這種形式的設(shè)計并不是一種明智的設(shè)計。我認為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如下:從最早的形式的按鈕和鏈接中,用戶養(yǎng)成了這么一種認知:點了按鈕就在做一件事了,有可能就無法挽回了;而點了鏈接會去另一個頁面,不會有不可挽回的后果。但是越來越多的如同圖三一樣的設(shè)計混淆了用戶本來已建立好的思維方式,才導(dǎo)致了他們對此形式的認知會有這么多的差異。

  再來看一個圖三的實例:

2

  這種形式的設(shè)計在網(wǎng)頁中比比皆是,用戶對此也許就會有疑問:我點了之后,會不會直接幫我訂閱了呢?無疑,按鈕將會增加用戶的心理門檻,他們需要更多的決心和目的去點擊一個按鈕。然而用戶會用更輕松的心態(tài)去點擊一個鏈接,因為他們知道,這只是去看看,大不了按“后退”返回。因此此處的設(shè)計顯然不利于吸引用戶去點擊,相反,它讓很多只是好奇的用戶不敢點。

  那么,像這樣的按鈕形式都要被廢除么?我似乎已經(jīng)感覺到很多人準(zhǔn)備開始反駁我了。其實我也認為,如果不用這樣的按鈕形式,單純的鏈接很難起到吸引用戶的目的,而一些其他方式的嘗試(如:加底色、鏈接加粗、加圖標(biāo)、加圖案等)也并不是效果非常明顯,不得不承認,按鈕在吸引用戶注意方面是比較有效的。

  在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之前,最好的方式可能是在文案上下功夫了,例如上個例子中的“立即訂閱”如果換成“查看詳情”或者“去訂閱”之類的詞語,用戶可能會更敢于點擊,因為他們看了文字會明白:點了之后只是去看看,不會發(fā)生什么。

最后,總結(jié)一下,對按鈕和鏈接的建議:
  1, 按鈕:執(zhí)行功能性操作。最好用系統(tǒng)默認的按鈕,自己做的按鈕要有按下狀態(tài)。
  2, 鏈接:去另一個頁面。有藍色,下劃線等標(biāo)志。
  3, 做成按鈕樣子的鏈接:去另一個頁面。應(yīng)該減少這類形式的使用,最好只用作某個功能入口,并且文字上要盡量減少用戶的心理壓力,傳達出一種信息:點了之后只是去看看,并不會立即執(zhí)行。


104
評論區(qū)(0)
正在加載評論...
相關(guān)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