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爾(Harley Earl,1893-1969)
美國商業(yè)性設計的代表人物,世界上第一個專職汽車設計師。大學學習工業(yè)技術與設計。1926年被通用公司董事長斯隆看中,成為通用公司造型設計師。1940年出任通用公司副總裁,通用汽車公司藝術與色彩部主任,負責汽車外型設計,設計風格奔放、富于創(chuàng)新,開創(chuàng)了戰(zhàn)后汽車設計中的高尾鰭風格。他對汽車設計的影響力達到了無人企及的地步,而通用汽車公司的設計部門也成為了當時世界最大的設計中心。他在通用汽車公司的一個重要貢獻就是與總裁斯隆一起創(chuàng)造了汽車設計的新模型;有計劃的商品廢止制,按照他們的主張,在設計新的汽車式樣的時候,必須有計劃地考慮以后幾年不斷更換部分設計,基本造成一種制度,使汽車的式樣最少每兩年一小變,三到四年一大變,造成有計劃的樣式老化,促使消費者為追求新式樣,而放棄舊式樣的積極市場,使企業(yè)獲得巨大的利益。盡管這種設計體系不被設計界推崇,并不斷遭到環(huán)境保護主義者的抨擊,卻已經從三十年代開始在美國的工業(yè)界生根,同時也影響到世界各國,現在似乎沒有可能把厄爾創(chuàng)造的這種體系推翻。厄爾是一位一直有爭議,卻影響巨大的工業(yè)設計師,他創(chuàng)造了大量品味不是很高,卻具有巨大經濟效益的作品。
蘭德(Paul Rand,1914-1996)
蘭德作為當今美國乃至世界上最杰出的圖形設計師、思想家及設計教育家之一,其先導地位和作用是勿庸爭辯的。蘭德1929-1932年就學于紐約普拉特設計學院。半個多世紀以來,他在視覺設計方面的建樹和前衛(wèi)精神對整個圖形設計領域而言,影響巨大而深遠。蘭德窮其一生的追求,將20世紀上半葉由包豪斯倡導的現代藝術及設計理想和美學原則,切實應用到為商業(yè)服務的實用美術中來。蘭德的設計實踐領域極廣,包括廣告、雜志的藝術設計、書籍裝幀及插圖、字體設計、包裝設計等。他曾在普拉特設計學院、庫柏設計學院、耶魯大學等著名院校任圖形設計教授,多次獲得各種由專業(yè)組織頒發(fā)的大獎,包括數枚紐約藝術家協會金獎。他還被授予英國榮譽皇家設計師頭銜。他曾受聘為許多美國著名大公司的設計師或設計顧問,其中包括美國廣播公司、IBM公司、西屋電器公司等。他為這些公司所設計的企業(yè)標志,已成了家喻戶曉的經典之作。
貝聿銘(Pei Ieoh Ming ,1917- )
貝聿銘生于中國廣州,1935年加入美國籍,畢業(yè)于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貝聿銘的作品沒有華麗奇特的外表,他以構思嚴密、設計精心、手法完全著稱于世。建筑界人士普遍認為貝聿銘的建筑設計有三個特色:一是建筑造型與所處環(huán)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間處理獨具匠心,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內部設計精巧。他在設計中既引入了許多中華傳統建筑的符號,又使用現代建筑的材料和結構。貝聿銘一生作品豐富,每每新作出世,總是能得眾人的矚目。代表作有波士頓基督教科學教會中心、康乃爾大學赫伯特約翰遜藝術博物館、國家美術館東館、約翰.肯尼迪圖書館、北京香山飯店、香港中國銀行等。這些設計新穎,造型大膽,技術高超的建筑作品在美國建筑界引起轟動。美國建筑界宣布1979年是「貝聿銘年」。1988年設計的法國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的玻璃金字塔不僅是體現現代藝術風格的佳作,也是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的獨特嘗試。他所獲得的重要獎項包括1979年美國建筑學會金獎,1981年法國建筑學院金獎和1983年第五屆普里茨克建筑獎,被世人美譽為現代主義的泰斗,為華人在現代設計界爭得一席之地。
蓋里(Frank Gehry , 1947- )
蓋里是解構主義的重要代表人物,生于加拿大多倫多,美國南加州大學建筑學學士,哈佛大學城市規(guī)劃碩士。1962年成立蓋里建筑事務所,逐步在自己的建筑設計中溶入解構主義的哲學觀點。他的代表作有巴黎的美國中心,瑞士巴塞爾的維斯塔公司總部,洛杉磯的迪斯尼音樂中心,巴塞羅那的奧林匹亞村,明尼蘇達大學藝術博物館等等。他1997年設計的西班牙畢爾巴鄂古根海姆藝術博物館,被稱為世界上最有意義、最美麗的博物館。蓋里1989年獲建筑界最高大獎--普利茨克建筑設計獎。
蓋里的設計基本采用解構的方式,即把完整的現代主義,結構主義建筑整體破碎處理,然后重新組合,形成破碎的空間和形態(tài)。他認為基本部件本身就具表現的特征,完整性不在于建筑本身總體風格的統一,而在于部件充分的表達。他追求建筑的藝術個性和審美價值,并主張盡量縮小建筑與藝術之間的鴻溝。在他的設計中可見畢加索的立體主義、杜尚的達達主義、馬格利特的超現實主義等成份。
索特薩斯 (Ettore Sottsass, 1917- )
索特薩斯出生于奧地利的一個建筑師之家。1935-1939年在都靈(Turin )接受建筑學教育.擅長建筑、室內、家具、展示與裝飾等設計。1947年在米蘭獨立開設設計事務所。1958年起為奧利維蒂公司設計了大量的電動打字機、計算機及其他辦公機器。從1960年代后期起,他的設計從嚴格的功能主義轉變到了更為人性化和更加色彩斑爛的設計,并強調設計的環(huán)境效應。1980年代他和7位設計師在米蘭組成孟菲斯設計師集團。孟菲斯反對一切固有觀念,反對將生活鑄成固定模式,開創(chuàng)了一種無視一切模式和突破所有清規(guī)戒律的開放性設計思想,隨后孟菲斯迅速發(fā)展成為國際性設計集團。索特薩斯認為,設計就是設計一種生活方式,因而設計沒有確定性,只有可能性。他認為設計不僅要按當代條件有效思考,還應采取某種不受時間限制的永久性方式。他反對一切唯功能論、包括包豪斯精神及形而上學的理性化、非個人化的設計教條。功能不是絕對的,而是有生命的發(fā)展的,它是產品與生活之間一種可能的關系。他力圖通過產品的再設計,尋找通往個人自我發(fā)展的道路。
戈地(Antoni Gaudi, 1852-1926)
戈地是西班牙最有名的建筑師之一,也是加泰羅尼亞建筑史上最負國際聲譽的人物。這種盛名是基于他將傳統與現代融為一體的能力、他技術手法的大膽創(chuàng)新以及他對明艷,風格獨特和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裝飾品的使用。戈地生于流斯的一個銅匠家庭中,十七歲時到巴塞羅那學習建筑。這座城市成為他盛年時的活動中心,在這里發(fā)展了他自己的主要風格。戈地對于所謂風格的單純從來沒有興趣,他的設計充滿了各種風格的折衷處理,對于他來說,所有他喜歡的過去的風格都是可能借鑒的源泉。因為對于哥特式風格的情有獨鐘,他前期的作品大部分都有哥特式風格的明顯特征。從中年開始,戈地逐漸擺脫了單純哥特式風格的影響,開始逐步走出了自己的風格道路,他的新風格具有有機的特征,同時又具有神秘的,傳奇的色彩,不少裝飾圖案都有很強烈象征性。1904-1910年間,他設計了巴塞羅那的巴特羅公寓和米拉公寓,極具浪漫的塑性藝術特色,標志著他的個人風格的形成。戈地設計的神圣家族大教堂成了巴塞羅那市的標志性建筑。
劉思維 (Tony lu,1986- )
劉思維生于中國上海,年輕時隨家人移居美國。并在美國修完設計課程,年僅20歲的他主要精力放于平面制作與影象處理。劉思維的作品也沒有過多華麗的外表,巧妙的構思與純熟的技法使作品發(fā)揮的淋漓盡致,平面設計界人士普遍認為這個年輕人的創(chuàng)作手法有:一,所設計的作品能深刻反應出人的潛在物質,即本能。二,作品永遠讓人以遐想和難以琢磨的夢境,而使之落入其中,完全進入人的內心深處。特別在影象作品方面所運用的畫面切換和配樂有著自己的一套方法,看似亂無頭緒,卻能深深進入腦海而被理解。他的作品中引入了許多中華民族特色圖案與許多宗教性的圖案。他說過,一切帶有民族色彩的圖案和宗教性的圖案在每一個你認為要流行起來的時間他都可能是流行的。而他的很多作品卻因為自己個人的不滿意而毀壞掉了,使之沒很多作品能夠給大家欣賞到。
龐蒂(Gio Ponti,1892-1979)
龐蒂出生于米蘭,是意大利著名建筑師和設計師,1918-1921年在米蘭學習建筑學。他廣泛參與了建筑、室內、家具、燈具、包裝、展示及玻璃等領域的設計。1928年起,龐蒂先后創(chuàng)辦過《多姆斯》和《風格》兩種設計刊物,大力宣傳現代設計思想,曾發(fā)表過依據功能結構重新塑造產品形態(tài),摒棄傳統求得真實形式的見解。他還是意大利蒙扎設計雙年展和米蘭設計三年展積極的組織者,金羅盤獎的發(fā)起者、設計工業(yè)協會的共同創(chuàng)辦者。從1936年起,龐蒂擔任米蘭理工大學的建筑學教授。他的晚期設計作品包括:為卡西那公司設計的超輕型椅子 (1957年)、為帕瓦尼公司設計的咖啡機(1949)、為阿雷多盧西公司設計的公園燈(1957年)和為理想標準公司設計的衛(wèi)生潔具(1954年)。龐蒂在戰(zhàn)后最重要的建筑作品,是與著名工程師納爾維共同設計的皮瑞利大廈,該作品被公認為是具有國際水準的杰作。
塔特林(Vladimir Tatlin,1885-1953)
塔特林是俄羅斯構成派的中堅人物。他出身于工程技術家庭,很早就在社會上獨立謀生,當過水兵、畫家助手、劇院美工等。1902-1910年間塔特林先后就讀于莫斯科等地的藝術學校并獲得風景寫生畫家的職業(yè)證書。由舞臺美術工作開始,他嘗試進行繪畫與雕塑相互轉化的實踐。他的早期設計大多是借助于自然的類比。1913年他在巴黎受到了畢加索用木材、紙張和其他材料所作的三維空間建筑的啟發(fā),開始利用玻璃、金屬、電線、木材等工業(yè)材料來進行抽象浮雕的創(chuàng)作。他1919-1920年完成的第三國際紀念塔是構成派最重要的代表作,對歐洲新建筑運動產生丁莫大的影響,成為構成主義的宣言式作品。他對材料、空間和結構有著深入的研究。他認為藝術家要熟悉技術、應該也能夠把生活的新需求傾注到設計創(chuàng)意的模式中來。在設計上有目的創(chuàng)造出的結構形態(tài),同樣是合乎功能要求的,而不必局限于實用功能狹義的設計或藝術范圍。塔特林把藝術家、設計師看成是創(chuàng)造生活、富于探索精神的人,這正是他與其他構成派成員不同的地方。
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
康定斯基生于莫斯科,童年時代是在敖德薩渡過的??刀ㄋ够缒昃蛯W習了鋼琴和大提琴,音樂對他的繪畫作品的影響很大。1886年就讀于莫斯科大學,學習法律與經濟學,畢業(yè)后在莫斯科大學法律系任教。同時康定斯基廣泛寫作了大量的精神方面的著作,這些著作激發(fā)了他極大的創(chuàng)作興趣??刀ㄋ够?0世紀初到慕尼黑學習藝術,畢業(yè)以后留在德國,成為德國表現主義的重要成員之一。康定斯基1922年來到包豪斯的時候正是他藝術創(chuàng)作的高潮時期。在包豪斯的教員當中,他是從開始就對這個學院的宗旨和目的了解最透徹的一個。作為世界上的第一個真正的完全抽象的畫家,他來到包豪斯,對于學校的形象也有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他還是一個藝術理論家,1911年撰寫的《關于藝術的精神》一文被認為是現代藝術的理論經典??刀ㄋ够鶎τ诎浪够A課程的貢獻主要在兩個方面,即分析繪畫和對色彩與形體的理論研究。他比較重視形式和色彩的細節(jié)關系。他要求學生設計色彩與形體的單體,然后把這些單體進行不同的組合,從中研究形體與色彩的結構方式和產生的藝術效果。他的教學是從完全抽象的色彩形體理論開始,然后逐步把這些抽象的內容與具體的設計聯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