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設計者呂彥直 呂彥直是我國第一位既采用現(xiàn)代建造技術,又能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揚傳統(tǒng)民族形式的建筑師。上世紀20年代,他成功設計了南京中山陵和廣州中山紀念堂、紀念碑,并因此蜚聲海內外。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經(jīng)總理葬事籌備委員會議決,以紫金山中茅峰南麓為孫中山墓地選址。5月13日,籌備委員會決定向海內外懸賞征集陵墓設計方案。這是我國歷史上首次向世界征集建筑設計方案。至9月15日,總共收到四十余件應征方案。當時年僅31歲的呂彥直在上海報名應征。經(jīng)葬事籌備委員會和特聘的四位顧問(南洋大學校長、土木工程專家凌鴻勛,德國建筑師樸士,中國畫家王一亭和雕塑家李金發(fā))開會評審,評出頭獎呂彥直,二獎范文照,三獎楊錫宗,并名譽獎七人(其中蘇聯(lián)五人,美國一人)。此后,為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又在上海公開展出全部方案五天,每天參觀人數(shù)達千余人。展覽結束后,經(jīng)葬事籌備委員會復議,一致認為呂彥直方案“簡樸堅雅,且完全根據(jù)中國古代建筑精神”,決定采用,并聘呂彥直為陵墓建筑師。 呂彥直的方案被選中,事非偶然。呂彥直于1894年出生于天津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里。他自幼喜歡繪畫,八歲喪父,九歲隨姐姐僑居巴黎,在那里受到法國先進文化的熏陶。1928年回國后,到北京五城學堂讀書,1911年考入清華學堂留美預備班。1914年赴美國留學,1918年12月畢業(yè)于康奈爾大學建筑系。之后,他充任美國名建筑師墨菲的助手,參加了南京金陵女子大學(今南京師大)和北京燕京大學(今北京大學)的校園規(guī)劃和建筑設計。與此同時,他還對北京明清故宮做了大量的實地考察,親手繪制了不少故宮建筑圖,從而對我國清代古建筑及歐美建筑都取得了直接的基本的認識。他回國后先是在東南建筑公司從事建筑設計,繼而與黃植甫合辦具裕建筑公司,不久又在上海創(chuàng)辦彥記建筑事務所,專門從事建筑設計。設計的重要工程有上海香港路銀行公會大樓、南京最高法院、東南大學科學館,到1925年投標中山陵時,他已有了七年建筑設計的實踐經(jīng)驗。 由呂彥直設計的中山陵,既繼承了傳統(tǒng),又有創(chuàng)造性的突破,它結合山坡地形地貌沿著一條中軸線巧妙地布置各個單體建筑,包括牌坊、陵門、碑亭、祭堂、墓室,用大片綠地和寬大的石臺階把這些體量并不算大的單體建筑組合成為一組莊嚴肅穆雄偉的整體建筑群。它一反傳統(tǒng)習慣,未設石象生、神道。其主體建筑祭堂雖采用了傳統(tǒng)的造型,但卻把平面設計成方形,突出四個角墩,屋頂采用藍色琉璃瓦,墻體采用花崗石,結構采用鋼筋混凝土和鋼架,而檐下又采用了石料制成的中國古建筑特殊構件斗拱。在室內裝修上,祭堂的護壁及柱子均采用黑色花崗石,烘托著孫中山的白色大理石雕像,十分肅穆。所有這些都突破了傳統(tǒng)的框框。而整個陵區(qū)的總平面則是一個鐘形。凌鴻勛評價說:“此案全體結構簡樸渾厚,最適合于陵墓之性質及地勢之情形,且全部平面做鐘形,尤具木鐸警世之想。祭堂與停柩處布置極佳,光線尚足,祭堂外觀甚美……此案建筑費較廉?!崩罱鸢l(fā)評價說:“造成一大鐘形,尤為有趣之結構。”王一亭說:“形勢及氣魄極似中山先生之氣概及精神?!? 除了全權負責中山陵的建筑設計之外,呂彥直還被聘為陵墓建筑師。所以,對施工招標乃至建筑材料選用都要他親自過問,奔波于上海南京之間,并常常住在建筑工地。由于軍閥割據(jù),江蘇政局不穩(wěn),在施工過程中還遇到不少麻煩,以致工期一再拖延,從1926年3月12日奠基典禮直到1929年春季才完成第一、二期工程,令人惋惜的是,就在這時呂彥直因腸癰病故上海,年方35歲。1930年5月28日,總理陵園管委會決議為呂彥直設立紀念碑,由捷克雕塑家高琪制作,這是我國至今為建筑師樹立的惟一紀念碑。 (楊永生) 鐘情營造學的梁思成 北平耆宿朱啟鈐因發(fā)現(xiàn)宋《營造法式》的抄本,產(chǎn)生了研究中國建筑的興趣,在北平自籌資金發(fā)起中國營造學社。1930年朱啟鈐向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申請補助,董事之一的周貽春(曾任清華校長,與朱同辦營造學社)認為,營造學社缺少現(xiàn)代建筑學科的專門人才,擔心庚款補助取不到成果,又由于他曾從梁啟超處得知梁思成有研究中國建筑的志向,因而到沈陽動員梁思成到營造學社來。最初,梁思成頗為躊躇,舍不得東北大學剛剛辦起來的事業(yè),但周貽春的多次說服,終于使他于1931年9月到營造學社工作。 梁思成立志要將所學的歐美建筑學知識,及研究建筑史的方法應用于中國。從此他為收集中國建筑資料的工作開辟了新的途徑。梁思成認為,要研究宋“法式”,應從清工部《工程做法》開始,要讀懂這些巨著,應求教于本行業(yè)的老匠師,要以北京故宮和其他古建筑為教材。于是他首先拜老木匠相文起,老彩畫匠祖鶴州兩位老師傅為師。到1932年,他基本把清工部《工程做法》弄懂了,并把學習心得寫了一本《清式營造則例》(1934年出版)。 梁思成認為自“項羽引兵西屠咸陽,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故意破壞前代宮室衍成惡習,所以在大城市中是絕找不到古建筑的,惟一可能的是在偏僻的地區(qū)保留有古代的建筑。自1932年起,他組織調查隊每年兩次出發(fā),到各省市縣去探尋中國建筑的實例。他第一次的野外調查即有重要發(fā)現(xiàn)——河北薊縣獨樂寺,是當時所發(fā)現(xiàn)的最古的木構建筑實物。爾后發(fā)現(xiàn)的正定隆興寺,寶坻廣濟寺,趙州大石橋,大同善化寺、華嚴寺,應縣木塔,五臺山佛光寺等等,都在中國建筑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上世紀30年代,我國的交通還非常落后,他們常用的交通工具是木輪的馬車,或騎驢騎馬前往。從大同到應縣不過90里,現(xiàn)在不到兩小時即可到達。而當時他們天不亮就騎上毛驢出發(fā),直到天已將黑才看到遠處隱約的塔尖。他們從五臺縣到佛光寺整整走了兩天,騎著驢環(huán)繞于崎嶇的山崖小道,有時連毛驢都喘著氣再也不肯走了,他們只好拉著毛驢前進。坡陡路狹,稍不留神就有墜下崖谷的危險。當年隨同梁思成一起調查古建筑的莫宗江,終生難忘和梁思成從太原到西安的一段旅途。他們去大同調查時,跑遍全城竟沒有一個旅店可以下榻,實在是臟得無法忍受。在洛陽龍門考察時,夜晚,支上行軍床后不久,發(fā)現(xiàn)落上一層黑沙子,急忙彈去后,又落上一層,如此數(shù)次后仔細一看,原來是成千上萬的跳蚤。除生活上的艱苦外,工作中又是另一番情景。在測繪應縣木塔時,為了登上塔頂拍照,梁思成手握鐵索兩腳懸空往上攀。那時天氣寒冷,鐵索更是凜冽刺骨,望而生畏。調查佛光寺時,在攝影之中蝙蝠見光振翼驚飛,穢氣難耐,工作至苦。 從1931年至1937年的六年間,梁思成與學社同仁調查研究了幾百座古代建筑和許多早期造像石窟。他到現(xiàn)場測繪、攝影,參考大量文獻,整理出詳盡的有科學分析的調查報告,繪制出精湛的建筑圖。其中有許多建筑是初次被發(fā)現(xiàn)鑒定,它們的歷史及藝術價值也是初次被認識,并被介紹到學術界、藝術界。這期間梁思成發(fā)表重要的報告及論文幾十篇,完成了專著《清式營造則例》,主編了十集《建筑設計參考圖集》,還用英文撰寫多篇論文在國外發(fā)表。 梁思成研究古建筑立足于振興民族文化,他在《建筑設計參考圖集》序中闡述了世界各體系建筑風格的形成與相互影響,及中國近百年建筑存在的問題。他希望新一代的建筑師認真了解中國傳統(tǒng)建筑,共同努力為中國創(chuàng)造新建筑,不要落入模仿抄襲之路。他自己也做了這方面的嘗試,坐落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的仁立地毯公司和北京大學地質館及女生宿舍樓,便是他這一時期的作品,他在新建筑上運用中國建筑的詞匯,體現(xiàn)出了民族的風格。 (林洙) “基泰”總建筑師楊廷寶 楊廷寶是20世紀海內外公認的建筑大師。他一生設計過上百項工程,其中不少已列為當?shù)亟Wo建筑。他在上世紀30年代即已開始設計當時國內一些重大工程。 楊廷寶生于歷史文化積淀深厚的河南南陽南郊趙營村,母親姓米,是宋代大書法家米芾的后代。父親當過南陽公學的校長,由于辦洋學,遭清政府通緝而逃亡。1915年,楊廷寶考取清華學堂,1921年畢業(yè)后赴美入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系,1925年2月獲碩士學位?;貒螅?927年進入天津基泰工程司,負責圖房工作,此即今天所說的總建筑師的工作?;?921年創(chuàng)辦,工程遍布天津、沈陽、北京、南京、上海等地,是當時由中國人開辦的規(guī)模最大的建筑設計事務所。楊老為基泰效力長達21年之久,名為合伙人,實未分紅,只是到了19 46年才得到一處小洋樓居住。解放后,楊老也一直住在那里,直至去世。從1927年到1948年,楊廷寶總共設計了86幢建筑,其中大部分建成。從1949年至1982年,由他設計或指導設計的有26項工程。 他回國后第一個設計項目是京奉鐵路遼寧總站,即現(xiàn)在的沈陽北站。它是由我國建筑師自己設計的第一座火車站,也是當時國內最大的火車站,建成于1930年。沈陽北站總面積達7000平方米,中央大廳是半圓形鋼架屋頂,高25米,跨度20米,它的平面布置相當緊湊,功能上合理,并且把握了交通建筑本身應有的個性。從那時起,楊廷寶進入了建筑創(chuàng)作的高峰期。 1930年,楊老又做了清華園的再度規(guī)劃(未實現(xiàn)),并設計了生物館、氣象臺、學生宿舍及圖書館的擴建工程,在這些設計中,突出的一點是充分考慮與其他原有建筑的和諧統(tǒng)一,這也是他后來在規(guī)劃設計中始終堅持的一項原則。同年,還設計了北京前門外西河沿的交通銀行、南京中央體育場、南京紫金山天文館、南京譚延?墓,以及南京中山陵音樂臺(1932年)、南京大華大戲院(1934年)等??箲?zhàn)期間,設計了重慶美豐銀行(1940年)。戰(zhàn)后在南京設計了成賢街自用住宅、北極閣宋子文住宅、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延暉館(孫科住宅)、原國民黨中央通訊社辦公樓等。 解放后,他主要設計作品有北京和平賓館、王府井百貨大樓以及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方案等。首次創(chuàng)作是北京和平賓館,在這座面積僅為7900平方米的旅館建筑中,楊老特別考慮到環(huán)境,除巧妙地解決了交通問題外,還保留下院內的兩棵大樹,保留了一組四合院作為外賓住宿用,采取不對稱手法處理主入口、餐廳等,將室內外空間有機地加以組合,并使門廳內外空間渾然一體,簡潔、凝重、溫馨、古樸。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建筑專業(yè)的大學生們還在老師的帶領下到這里參觀學習。 (楊永生) 摘自《建筑五宗師》 楊永生等著 百花文藝出版社 2005年5月版 (CSC編輯) |